GPS反演的可降水量与降水的对比分析研究Study of comparisons between GPS precipitable water vapor and rainfall
王勇;何荣;杨彬云;胡小刚;刘严萍;
摘要(Abstract):
本文以秦皇岛为例,分析GPS可降水量与降水实况的关系。2007年5月~8月期间发生16次降水过程,每次水汽的增加,都对应着一次降水过程和降水峰值的出现;16次降水事件中,GPS可降水量序列峰值超前降水发生时间1h和2h分别各为6次,两者占到总降水次数的75%,也就是说GPS可降水量序列峰值超前降水发生时间约为1~2h;降水出现的时间一般发生在大气可降水量迅速增加之后,在2h或3h的大气可降水量的增幅迅速增加达到5mm后,2h内出现降水占68.75%,3~4h出现降水占18.75%,5~6 h出现降水占6.25%;而大气可降水量迅速增加前2h内出现降水的仅占6.25%,即GPS可降水量迅速增加后4h内出现降水的比率占到87.5%。GPS可降水量可作为降水短期预报的指标之一。
关键词(KeyWords): GPS;可降水量;降水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74011);; 唐山市科技攻关项目(08450206B);; 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072102360054)
作者(Author): 王勇;何荣;杨彬云;胡小刚;刘严萍;
Email:
DOI: 10.16251/j.cnki.1009-2307.2010.05.013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张朝林,陈敏,Ying-Hwa Kuo,等.“00.7”北京特大暴雨模拟中气象资料同化作用的评估[J].气象学报,2005,63(6).
- [2]张朝林,季崇萍,Ying-Hwa Kuo,等.地形对“00.7”北京特大暴雨过程影响的数值研究[J].自然科学进展,2005,15(5).
- [3]李廷兴,徐宝祥,胡新康,等.用地基GPS观测站遥测大气水汽含量和可降雨量的理论基础与试验结果[J].中国科学(A辑)2002,30(增刊).
- [4]梁丰,李成才,王迎春,等.应用区域地基全球定位系统观测分析北京地区大气可降水量[J].大气科学,2003,27(2).
- [5]曹云昌,方宗义,夏青.GPS遥感大气可降水量与局地降雨关系的初步分析[J].应用气象学报,2005,16(1).
- [6]杨红梅,何平,徐宝祥.用GPS资料分析华南暴雨的水汽特征[J].气象,2002,28(5).
- [7]李青春,张朝林,楚艳丽,等.GPS遥感大气可降水量在暴雨天气过程分析中的应用[J].气象,2007,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