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研究

  • 平行摄影序列影像的核线影像生成方法

    李国琴;李浩;李语旻;

    针对平行摄影方式较传统航空摄影方式获取的影像在核线排列及采集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平行摄影序列影像难以生成核线影像的问题,该文在研究平行摄影方式的摄影基线与影像核点位置间几何关系的基础上,推导了平行摄影序列影像核点位置的严密计算公式,并根据相邻平行摄影序列影像重叠区域最大化原则选取核线生成的起始点和终止点,以此确定核线影像的生成区域,最后采用灰度双线性内插法完成核线影像的采集。以勘探洞平行摄影序列影像作为实验对象,首先基于该文算法生成其核线影像,然后采用密集匹配算法建立左、右核线影像像素间对应关系,最后结合前方交会算法生成洞室的三维点云,进而验证了该文核线影像生成算法的正确性。

    2019年10期 v.44;No.256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7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高分一号对资源三号卫星交叉定标的研究

    张天霖;付兴科;唐洪钊;

    为了研究在不依靠国外辐射基准卫星为参考的情况下,基于国产高分辨率卫星对资源三号(ZY-3)卫星交叉定标的可行性,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国产高分辨率卫星高分一号(GF-1)的交叉定标方法。实验对ZY-3多光谱传感器MUX进行了两次交叉定标实验:第一次以GF-1PMS为参考传感器;第二次以GF-1 WFV2传感器为参考。两次交叉定标结果与MUX场地定标系数对比,以PMS为参考的交叉定标相对误差在4个波段分别为-1.16%、3.19%、1.62%和5.64%;以WFV2为参考的交叉定标相对误差在4个波段分别为2.83%、17.30%、20.85%和7.54%。采用Landsat-8数据作为验证参考,利用PMS-MUX交叉定标结果反演辐亮度值,在4个波段的最大相对误差为-6.88%。经过分析讨论,PMS-MUX交叉定标结果的不确定度为6%。

    2019年10期 v.44;No.256 8-1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4K]
    [下载次数:4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BDS精密卫星钟差建模与预报

    程博;丘晓枫;季凌燕;蒙立鹏;李瑞红;王宏达;徐宗秋;

    针对BDS卫星钟差的短期预报问题,该文采用二次多项式模型、灰色模型和线性组合模型来对BDS中3种不同类型卫星10d的精密钟差进行建模与短期的预报。拟合时长增加,预报精度也会逐步增高并趋于稳定。预报精度会随着预报时长的增加而降低,当预报时长为50min以内时,预报精度为亚纳秒级。3种模型的钟差预报精度均在1ns以内,其中二次多项式模型的预报精度优于灰色模型,线性组合模型预报精度介于二者之间。利用3种模型的钟差预报结果进行精密单点定位实验,所得的平均定位精度在E、N方向上误差最大不超过3cm,U方向上误差最大不超过5cm。验证了利用二次多项式模型、灰色模型和组合模型在卫星钟差的短期预报中是可行的。

    2019年10期 v.44;No.256 1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8K]
    [下载次数:3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地形起伏度与GPS多路径误差的相关性分析

    邓岳川;周亮广;

    为研究地形起伏度与全球定位系统(GPS)多路径误差的相关性,该文采用邻域统计、均值变点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以ArcGIS为平台,基于某校区1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运用均值变点分析确定最佳分析区域,并提取地形起伏度,再通过SPSS相关分析,获得地形起伏度与多路径误差M_(p1)、M_(p2)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结果表明:最佳分析区域为11m×11m,对应的地形起伏度与多路径误差M_(p1)、M_(p2)在P<0.01下显著相关;测站周围5.5m范围内的地形起伏度对多路径误差有直接影响,尤其在地形起伏度大于3 m时,与多路径误差M_(p2)显著相关。

    2019年10期 v.44;No.256 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0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VLBI观测的基线改正方法

    王霄;雷辉;杨旭海;弓剑军;李志刚;

    针对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技术中,测站坐标精度与高精度的VLBI宽带观测不相匹配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利用VLBI本身观测结果分析测站坐标改正量的方法。利用观测得到的时延值扣除几何时延及各种已知误差项后,残余部分还存在由基线矢量误差引起的时延、两地原子钟同步误差和系统误差引起的时延,给出残余时延与基线矢量误差等的计算模型。采用国家授时中心VLBI2010系统观测数据,计算结果表明,吉林-喀什基线的基线长度改正量约为11.467 7cm,观测值与拟合值的对比表明这种方法的可行性。

    2019年10期 v.44;No.256 29-3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7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地理国情

  • 利用MODIS资料监测湖北省PM2.5的3种模型对比

    董佳丹;陈晓玲;孙昆;徐强强;

    为确定适宜遥感监测湖北省PM2.5浓度的模型,该文运用MODIS气溶胶光学厚度(AOD)产品、气象数据、土地利用数据、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和地面监测站点获取的PM2.5质量浓度数据建立了智能算法模型(模型1)、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模型2)和线性混合模型(模型3),并用地面监测站点数据评估模型拟合结果。结果表明:模型3在所有表征反演精度的统计指标(全数据集R~2、回归斜率、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上均表现出优异性;十折交叉验证结果表明模型1、模型2和模型3的R~2分别为0.559 8,0.562 2,0.755 5,3种模型皆不存在过拟合现象;对湖北省2015年PM2.5浓度时空分布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模型3能够提供可靠数据,可为PM2.5浓度监测提供一种有效的补充手段。

    2019年10期 v.44;No.256 3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5K]
    [下载次数:4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2000—2015年中国大陆海洋岸线变化多视角分析

    李宁;杨帆;张英;翟亮;乔庆华;冯志贤;

    针对中国大陆海洋岸线在宏观尺度、长时间序列下分析角度较少的问题,该文利用遥感与GIS技术,以2000、2015年2个时期为特征年,从海洋岸线长度与结构、分形维数、岸线变化速率与稳定性、开发利用负荷等角度,综合分析2000—2015年中国大陆海洋岸线时空变化特征。结论如下:①近15年来,海洋岸线总长度增加1 716km,岸线结构变化显著,人工岸线剧增,自然岸线锐减;②海洋岸线分形维数呈增长趋势,具有"北方<全国<南方"的宏观格局特征;③海洋岸线年均变化速率为33.03(m·a~(-1)),岸线的变化速率、稳定性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北方向海扩张趋势较集中、规模较大;④中国大陆海洋岸线约30%为开发岸线,且海岸开发以重度为主,分布不均,北方岸线开发利用负荷度较高。

    2019年10期 v.44;No.256 4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0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物候差和多时相影像的耕地种植结构遥感调查——以唐山玉田为例

    郭力娜;李帅;牛振国;曹应举;曲衍波;

    为减少利用遥感光谱特征解译农作物过程中样本选取的主观性误差,同时克服现场调研样本数据不充分的不足。该文基于玉田县物候特征,选择研究所需4个遥感时相,进而结合4时相中耕地地表覆盖状态(绿地和裸地)以及4时相叠置后绿地、裸地的地类组合特征,建立农作物解译标志,从而提取主要的农作物种植结构信息。根据该方法提取的研究区主要作物冬小麦、夏玉米和大白菜的面积与统计数据的相对误差分别为4.01%、3.25%和4.16%,且空间分布符合与实际情况;提取结果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86.19%和0.83。

    2019年10期 v.44;No.256 50-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5K]
    [下载次数:5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结合GA-BP神经网络的GPS-IR雪深反演

    张晓宇;韦波;覃婷婷;刘海峰;

    针对传统雪深反演中出现的系统偏差和跳变问题,该文提出一种结合遗传算法-反向传播(GA-BP)神经网络的雪深反演方法。首先通过二次项拟合有效分离出信噪比残差,进而对变换单位后的信噪比残差进行频谱分析,计算得到初步雪深值。最后,建立基于初步雪深值的GA-BP神经网络优化模型。以美国板块边界观测计划(PBO)提供的监测数据为例,并与传统方法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GA-BP神经网络不仅能够削弱初步反演结果中出现的系统偏差,还能有效消除反演过程出现的跳变现象。采用PRN09和PRN24卫星反演,RMSE和MAE均分别小于0.083m和0.065m,R~2有了明显提高,优于未处理初始雪深的情况。

    2019年10期 v.44;No.256 59-6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0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CPSO-BP组合优化模型的滑坡位移预测

    成枢;马卫骄;高秀明;冯子帆;赵燕红;

    针对粒子群优化BP神经网络模型存在的不足,该文在粒子群算法中引入混沌理论,建立混沌粒子群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组合优化模型。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某滑坡的位移监测数据为例,将混沌粒子群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模型与其他优化粒子群算法与BP神经网络组合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混沌粒子群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滑坡水平位移与垂直位移的预测值与相应的实测值相对误差的平均值分别为1.05%和0.78%,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825 0和0.460 1mm,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000 5和0.527 5mm,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文预测模型结果能更好地反映滑坡位移趋势,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2019年10期 v.44;No.256 6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8K]
    [下载次数:4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技术创新

  • 无人机视频影像的准实时融合算法

    耿中元;袁继英;李英成;孙新博;朱祥娥;冯亮;

    针对无人机视频影像可以实时地融合到地理信息系统中,但是无人机的位置和姿态数据存在较大误差,导致相邻的视频影像的同名地物点并不重合的问题,该文提出准实时的无人机视频影像融合算法,采用基于滑动窗口的光束平差方法来优化相机的外方位元素,这种方法比全部视频影像做整体光束平差的延时更低,而且可以显著地改善无人机视频影像的融合效果。算法使用优化后的相机外方位元素对视频影像做正射纠正,再把纠正后的影像叠加到三维大场景中。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在准实时的条件下融合无人机视频影像,并且相邻视频影像的同名地物点在融合结果中是重合的。

    2019年10期 v.44;No.256 7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0K]
    [下载次数:3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一种基于DELSMA模型的城市不透水面提取方法

    黄晓东;刘文锴;韩宇平;张合兵;刘轩;穆文彬;

    针对线性光谱混合分解(LSMA)模型在端元个数不变的情况下易造成不透水面被高估或低估的问题,该文提出了基于影像分层的变端元线性光谱混合分解(DELSMA)模型。以城市不透水面为研究目标,采用Landsat 8陆地成像仪(OLI)影像为实验数据,对比分析DELSMA模型和LSMA模型提取的不透水面精度。与LSMA模型分解结果进行对比,DELSMA模型相关系数从0.898 2提高到0.947 3,拟合优度从0.804 7提高到0.896 3,均方根误差从0.089 5减少到0.079 1,从精度验证结果可以看出,基于影像分层的DELSMA模型对混合像元的分解效果优于LSMA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影像分层降低了场景复杂度,有效减少了同物异谱和异物同谱的干扰;采用变端元进行混合像元分解,有效减少了计算量和地物类内差异对分解精度的影响,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不透水面的提取精度。

    2019年10期 v.44;No.256 79-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6K]
    [下载次数:5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机器学习的地名专名音译技术研究

    颜闻;刘德钦;毛曦;马维军;殷红梅;

    针对现有地名专名音译中因无法良好获取地名音节划分而导致的准确率低与可用性差等问题,该文提出了基于机器学习的地名专名音译技术。在该技术中,该文对音标生成、音节划分两个关键部分进行了讨论,分别研究了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音标生成方法和最小熵的音节切分方法。通过新研究的单词音标生成算法与音标音节切分算法,从两个角度解决了机器对单词音节识别差的问题。经过地名翻译实验,证明了该音译技术比传统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率。

    2019年10期 v.44;No.256 8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6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K-近邻长方体的点云特征提取压缩算法

    宋敏峰;贾东振;郭俊文;何秀凤;

    针对海量点云数据存在大量冗余问题,该文提出基于K-近邻长方体的点云压缩算法。利用目标点的K近邻在非特征点云与特征点云之间的不同分布特性,基于该文算法将点云集合分为特征及非特征点集。该方法先对目标点近邻点进行坐标转换并构建K-近邻长方体,建立压缩准则,对长方体进行扁平程度筛选,结合分段采样去除大量冗余点及少量密集特征点,实现保留原始特征的点云压缩。该文方法涉及K、α、采样率β_(all)3个参数,在实验分析中,采用体积偏差、表面积偏差和Hausdorff距离对该文方法涉及的3个参数进行精度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保留大量原始特征,在最优K值条件下β_(all)为0.4,α为0.9,此时体积偏差百分比为0.27%,表面积偏差百分比为0.5%,具有较高的压缩精度。

    2019年10期 v.44;No.256 93-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4K]
    [下载次数:3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自适应最优邻域尺寸选择的点云法向量估计方法

    宣伟;花向红;邹进贵;贺小星;赵不钒;

    为了削弱邻域尺寸选择对基于主成分分析(PCA)的点云法向量估计精度的影响,自适应处理尖锐特征点云,该文提出了自适应邻域的PCA点云法向量估计方法,利用点云局部邻域协方差矩阵,构建了局部邻域维度特征信息熵函数,根据熵函数最小准则,实现了点云自适应最优邻域的估计,在此基础上进行PCA法向量估计。分别对模拟点云和实测点云进行了法向量估计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包含尖锐特征的点云法向量估计精度。

    2019年10期 v.44;No.256 101-108+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5K]
    [下载次数:6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加权距离排序的水汽层析算法

    马朋序;丁楠;张书毕;

    针对代数重构算法中投影顺序对迭代收敛速度及精度的影响,该文提出了基于加权距离排序的算法。该算法可以优化新选择的投影与先前所用的投影序列之间的角距离,同时能够使得投影分布均匀,从而减小相邻投影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对层析方程组按照精度高低进行分组,保证了最终解更接近于实际观测数据;并在所有的实验中使用了非负约束,使得结果符合水汽密度的非负特征。基于香港卫星定位参考站网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加权距离排序算法能够提高代数重构算法的收敛速度与精度。

    2019年10期 v.44;No.256 109-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7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微地图环境下的手绘地图线要素综合方法

    王杭宇;闫浩文;马磊;康路;禄小敏;

    针对微地图中手绘地图线要素转折点信息冗余,影响其传输、存储与渲染效率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头/尾断裂分类规则的手绘地图线要素综合方法。该方法根据手绘地图线要素转折点具有重尾分布的特征以及分形理论中局部图形与整体相似的原理,较好地解决了传统综合方法中要素的取舍过于依赖制图人员经验,导致综合结果容易出现失真和偏误的问题,实现了微地图中手绘地图线要素的综合与化简。实验结果表明,使用头/尾断裂分类规则,可以在多细节层次下,较为合理地为手绘地图线要素的转折点进行分类选取,且选择保留的少数头部点能有效保持原有线要素的几何特征,从而提高了传输、存储与渲染手绘地图线要素的效率。

    2019年10期 v.44;No.256 117-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1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利用附加系统参数的InSAR轨道误差估计

    杨帆;王道顺;张子文;

    针对利用小波分析方法联合二次曲面模型改正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轨道误差时观测值的系统误差特性,该文在传统二次多项式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附加系统参数的轨道误差改正模型。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可以有效提取干涉相位中的低频部分,二次多项式法计算简便,附加系统参数平差原理顾及了观测值中其它系统误差项的影响,结合3种方法更准确地求解出了改正模型参数,实现了对InSAR轨道误差的有效估计去除。基于伊朗巴姆地区的ENVISAT ASAR数据实验表明:在使用所提算法去除轨道误差相位后的干涉图中,远离形变区域位置的相位值基本趋近于0rad,轨道残差相位也基本得到消除。

    2019年10期 v.44;No.256 12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2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结合同名点及核线约束的近景影像直线匹配

    刘肃艳;王竞雪;

    针对影像间尺度变化、直线提取断裂、直线邻域纹理断裂引起的近景影像直线匹配难题,该文提出一种结合同名点及核线约束的近景影像直线匹配算法。该算法在已有同名点和直线提取结果的基础上,首先确定目标直线两侧离目标直线距离最近的同名点,利用其在右影像上对应的同名点连线得到的虚拟直线为基准构建矩形候选区;其次,分别计算左、右影像上同名点连线得到的虚拟直线与待匹配直线的夹角,根据两角度差值进一步对候选直线进行筛选;然后,利用核线约束计算目标直线和候选直线的重叠部分,并以此为中心构建直线支撑域,统一两支撑域窗口尺寸,根据窗口灰度相关确定同名直线;最后,采用距离约束对匹配结果进行检核完成直线匹配。选取具有不同几何变换的三组近景影像进行直线匹配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方法能获得可靠的直线匹配结果。

    2019年10期 v.44;No.256 128-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0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多尺度对象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谱聚类分割

    李军军;曹建农;廖娟;程贝贝;朱莹莹;

    针对基于像素模型的单尺度或多尺度谱聚类影像分割方法在相似矩阵存储、特征分解效率及分割精度方面存在的不足。该文首先通过给定多组空间及光谱带宽参数,利用mean-shift初分割生成不同尺度的超像素对象层;然后联合像素与超像素对高空间分辨率影像中的不同类别地物进行的多尺度建模表达其空间拓扑关系,即在图割理论框架下建立"像素-超像素"联合的多尺度无向权图模型G(V,E,W),同时根据遥感影像纹理特征丰富的特点,在顶点相似性计算过程中融合纹理特征;最后使用基于normalized cut准则的谱聚类算法,对图模型划分得到最终分割结果。该方法较好地降低了基于像素的谱聚类分割方法的计算复杂度,同时提高分割结果准确率。标准测试数据集和"高分2号"遥感影像分割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2019年10期 v.44;No.256 136-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3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应用研究

  • Web嵌入的网络地图地理信息矢量数据采集方法

    张晓楠;张德;张政;崔虎平;

    针对目前主流的网络地图与大多数的GIS桌面系统所支持的OGC的WFS、WMS、WCS等空间数据服务发布规范不兼容导致无法直接被GIS桌面系统集成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Web嵌入的网络地图集成模式,将网络地图作为参考图层集成至GIS桌面系统,通过矢量数据采集工具的开发,将基于网络地图采集的地理信息数据添加至GIS桌面系统的矢量数据图层中,并对网络地图与GIS系统的交互方法进行了研究。由于大多数网络地图都进行了位置加密处理,该文通过位置纠偏方法对位置偏差进行纠正,提高了矢量数据采集的位置精度。最后,该文实现基于网络地图的矢量数据采集工具的开发,并使用该工具对山南地区乃东县的居民地数据进行了采集,验证了该文提出的观点和方法。

    2019年10期 v.44;No.256 145-151+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6K]
    [下载次数: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顾及多源LOD的室内外三维模型组织和调度方法

    陈良超;李锋;

    针对倾斜摄影、建筑信息模型(BIM)、三维城市模型等室内外三维模型的多源数据融合问题,该文研究了三维地理空间数据的生产、建库、组织和调度情况,分析了海量的多源细节层次(LOD)室内外三维模型的特点,提出了室内外三维模型编码结构,结合顾及模型大小及模型面数聚类的改进四叉树索引,实现了室内外三维模型组织和调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支持多源数据的统一组织和调度,顾及了多源数据间的差异,渲染效率高,具有有效性和可行性,能够满足规划、建设和运维等不同阶段的三维数据组织和管理需求。

    2019年10期 v.44;No.256 152-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8K]
    [下载次数: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曲线演化理论的建筑物要素简化方法

    孙瑶;杜清运;

    针对在制图综合中,建筑物要素的简化一方面应逐步去除细节以达到简化目的;另一方面应保持其直角、面积、位置等特征,以符合空间表达和认知的基本规律这一问题,该文基于曲线演化理论,通过构造曲线的演化函数,提出建筑物要素自动连续简化的方法。利用曲率演化的思想,使多边形形状逐步规则;利用常值演化的方法保持多边形的面积;利用角度和重心的定义,保持多边形的直角特征和位置。实验结果显示,提出的简化方法能在连续尺度上进行自动简化,能保证建筑物多边形的直角、面积、位置等特征。

    2019年10期 v.44;No.256 158-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3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提升小波变换的部分残差相位模拟与去除

    王延霞;曹传龙;李鹏;李德亮;

    为了修正轨道残留误差和大气误差的线性趋势项部分,有效改善解缠相位图的质量,该文根据小波变换可以实现分频这一重要特征,将其引入到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相位分离中;利用提升机制二维小波变换方法将解缠后的残余相位进行分解,并将低频部分在小波域内进行提取并估计修正,继而将纠正后的低频相位与高频相位进行重组。结果表明:针对解缠相位轨道残留误差和大气残留误差的线性趋势项部分,可以采用提升二维小波变换方法进行模拟和修正,该方法可以去除大量残差点,有效改善解缠相位图的质量。

    2019年10期 v.44;No.256 165-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4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Mask-RCNN的建筑物目标检测算法

    李大军;何维龙;郭丙轩;李茂森;陈敏强;

    针对在航空影像中,城区80%的人工目标物为建筑物和道路,建筑物是遥感影像中主要地物的类别,所以建筑物的检测会直接影响到地物提取的自动化水平这一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Mask-RCNN的建筑物目标检测方法,是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思想,在深度学习框架下通过多线程迭代训练,将无人机影像作为训练样本,在卷积神经网络中得到目标特征再通过区域建议网络(RPN)与ROIAlign操作将特征输入不同的全连接分支。最后得到具优化的权重参数的目标检测模型。在不同场景图像中,该模型可以检测出建筑物目标。实验结果达到了预期要求,提高了航空影像中建筑物检测的准确性。

    2019年10期 v.44;No.256 172-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7K]
    [下载次数:2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1 ]
  • 面向对象的多种特征极化SAR决策树分类方法

    张继超;周沛希;张永红;

    针对目前极化合成孔径雷达(PolSAR)影像分类单一特征无法获得令人满意的分类结果的问题,该文设计了综合运用纹理和多种极化目标分解特征,结合面向对象分析及CART决策树的分类方法。为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以北京市某区域全极化RADARSAT-2影像为例,按照"影像预处理—目标极化分解—特征参数优化选择—面向对象影像分割—多特征CART决策树分类"的总体思路进行实验,并在特征参数选择时充分考虑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地物的散射特性和分类效果。结果表明:影像特征参数是PolSAR影像分类的关键,恰当的特征参数组合有利于获取准确的分类结果。

    2019年10期 v.44;No.256 181-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5K]
    [下载次数:4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SBAS-InSAR的地表非线性形变时序监测

    耿晓民;张俊辉;

    针对具有小区域特征的地表非线性形变对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从监测点密度和监测精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现状。该文基于SBAS-InSAR的技术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高效率、低成本的地表非线性形变时序监测方法,并以柴达木盆地一处油田为研究对象,获取了研究区2007年初到2010年中期的形变结果,表明4处采油点中1处下降、3处隆升,隆升主要由注水引起。研究证明:SBAS-InSAR技术在地表非线性形变时序监测方面具有较强能力,提取的形变成果可为生产单位和政府部门分析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019年10期 v.44;No.256 190-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6K]
    [下载次数:5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固定翼无人机优于2cm航测在地形测量中的应用

    林勇;李旭涛;吴崧源;李剑霖;甘锦潘;陈有博;蔡小霞;苏世萍;

    为了研究探索在稀少及不规范像控点条件下,应用纵横大鹏CW-30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搭载飞思IXU-RS1000单相机,优于2cm地面分辨率倾斜摄影测量系统用于1∶500地形及地籍测量。该文对实验成果进行外业全站仪及RTK打点,进行平面及高程精度检测,实验成果完全满足1∶500地籍图平面精度及1∶500地形图高程精度的要求。验证了固定翼无人机能够用于1∶500地籍测量及地形测量。地理信息行业对成果时效性和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优于2cm分辨率固定翼无人机倾斜摄影系统,有着单架次5km~2高效率和中误差小于5cm高精度,它的应用一定能对行业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2019年10期 v.44;No.256 196-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7K]
    [下载次数:4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院士双创风采

  • 创新之火 可以燎原——记刘先林院士团队30年发展历程之创新成果

    吴玉华;魏占营;

    <正>编前语刘先林说:"需要是发明之母!如果我们只‘需要’别人的发明,那么国人的发明就永远出不来,我们要根据生产实际的需求来搞自己的发明。"发明即创新,刘先林用一生的时间都在做国家需要的创新,把创新作为公司经营的核心理念,带领团队用30年的时间实现了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中一项又一项的技术飞跃,研制出了多款代表性的中国制造。

    2019年10期 v.44;No.256 205-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6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