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测量学与导航

  • BDS-3卫星信号质量及RTK定位分析

    朱松;李玮;

    为评估北斗三号卫星(BDS-3)信号质量及定位性能,针对BDS-3各频点,使用码减相位和双差相位两种组合观测值分析伪距和相位观测精度;评估了BDS-3和GPS同频观测值之间的系统间偏差;分析了BDS-3/GPS松紧组合单频RTK的定位性能。结果表明,同频条件下,BDS-3伪距观测噪声比GPS更低,相位观测噪声在同一水平;在同类型接收机间,BDS-3/GPS的ISB服从均值为0的正态分布;在RTK定位性能上,单系统仅可实现51~57%的模糊度固定率,多系统可实现90%以上的固定率,改正ISB后的紧组合RTK比松组合RTK在固定率和定位精度上有3.4%和3.2%的提升。总体而言,BDS-3信号质量较好,可与GPS兼容互操作,能够进一步提升GNSS的定位性能。

    2022年01期 v.47;No.283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2K]
    [下载次数:5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双天基平台光学测量GEO目标的轨道确定

    王蕾;宋叶志;叶钊;曾春平;邵瑞;

    针对地基测控系统对GEO卫星监测在时间与空间上存在较多盲区、不能实时获取GEO目标的空间态势感知信息、无法有效对非合作性质的GEO目标进行空间监测的问题,提出了天基光学相机的双GEO平台对GEO目标进行轨道确定的技术方案。根据光学可视条件筛选数据,利用生成的模拟数据对GEO目标进行轨道确定,将所得轨道与参考轨道进行比对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平台噪声5 m,测量精度0.5″的情况下,定轨弧长1 h时,单GEO平台对GEO目标进行轨道确定的精度大致在150 km;定轨弧长1 h时,双GEO平台对GEO目标的定轨精度可达10 m量级;测量精度在5″,定轨弧长在1 h时,双GEO平台对GEO目标定轨精度也可达百米量级左右。由此可见,双GEO平台联合观测可有效提高对GEO空间目标的定轨精度。

    2022年01期 v.47;No.283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3K]
    [下载次数:3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BDS不同卫星选择对相对定位精度的影响研究

    曹多明;成英燕;常春涛;王周杰;卢浩;

    针对第三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3)全球成功组网完成后,原先第二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2)部分广播星历轨道精度较差的卫星会影响整体相对定位解算精度的问题,提出了在使用BDS-2/BDS-3卫星进行相对定位过程中,需要顾及某些长基线的存在,并且对参与解算的卫星进行慎重选择。该文采用亚太及周边区域内部分多模GNSS实验站(MGEX)发布的观测数据,顾及卫星的广播星历轨道精度及卫星空间位置精度因子(PDOP)两种因素,制定不同的卫星选择方案以研究其对相对定位精度的影响情况。研究表明,各方案中当剔除C01~C05卫星时基线解算精度和站点定位精度都能达到最高,其中,各方向基线解算精度在5 mm以内,站点定位精度可达到15 mm。

    2022年01期 v.47;No.283 15-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6K]
    [下载次数:5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新一代重力卫星简化动力学精密定轨实验分析

    马万军;刘根友;肖恭伟;高铭;王生亮;

    针对重力卫星轨道低,大气阻力和太阳光压等较为复杂难以模型化的问题,该文基于简化动力学方法,采用GRACE-FO星载GPS双频观测数据,结合CODE提供的精密星历与钟差产品对GRACE-FO卫星进行精密定轨实验与分析。通过与美国喷气动力实验室(JPL)官方提供的事后精密轨道对比、K波段测距系统(KBR)进行星间测距数据检核以及载波相位残差分析对定轨精度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两颗卫星轨道与JPL提供的参考轨道比较,径向、切向、法向RMS均小于2 cm,三维位置精度(3D-RMS)小于3 cm;载波相位残差RMS为6 mm。KBR星间测距对比结果表明,JPL参考轨道的距离精度优于1 cm,本文定轨解算的距离精度优于2 cm,无明显系统性偏差存在,定轨结果可靠。

    2022年01期 v.47;No.283 2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4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BDS不同星座组合对亚太地区相对定位的影响

    梁玉可;党亚民;杨强;齐珂;

    针对北斗卫星轨道的特殊性,该文选取2020年1月1日—10日均匀分布在全国的34个GNSS基准站数据,进行北斗GEO/IGSO/MEO星座组合精密定位研究,通过对标准化均方根误差(NRMS)、不同长度的基线标准差值(STD)、点位精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与GPS静态基线解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GEO+MEO的基线精度和点位精度均在厘米级;GEO+IGSO+MEO的基线精度为7.29 mm,点位精度为15.87 mm; MEO的基线精度为23 mm,点位精度为7.41 mm; IGSO卫星在亚太地区的相对定位贡献最大,IGSO+MEO的卫星星座组合解算效率最高,基线精度在10 mm以内,点位精度6.93 mm。

    2022年01期 v.47;No.283 3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下载次数:6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多核相关向量机的BDS卫星钟差预报算法

    王德盛;崔太岷;胡燕;杨玉锋;

    针对BDS卫星钟差数据中非线性特性较为复杂且难以精确预测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核相关向量机的卫星钟差预报算法。使用武汉大学IGS中心MGEX提供的实测BDS精密钟差数据进行预报试验,并将本文的方法与QP、QP-Period以及LS-SVM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MKF-RVM预报24 h的BDS-2卫星钟差数据的精度与上述3种模型相比,分别提升了57.71%、22.83%、52.99%,BDS-3卫星钟差的预报精度分别提升了55.74%、55.63%、51.78%,从而验证了MKF-RVM模型在卫星钟差预报中的可行性,一定程度丰富了现有的BDS卫星钟差预报方法。

    2022年01期 v.47;No.283 40-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0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安徽省CORS坐标时间序列共模误差与噪声分析

    陶庭叶;何蓉;丁鑫;陶征广;李水平;

    针对目前鲜有学者依据GNSS坐标时间序列数据对安徽省地区共模误差及噪声分析的问题,该文以安徽省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AHCORS)2013年1月—2018年6月数据解算得到坐标时间序列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进行空间区域滤波,并计算水文负载、非潮汐大气和非潮汐海洋负载引起的位移单日时间序列,进一步对滤波前后的坐标时间序列进行噪声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主成分对应的空间响应具有非常一致的空间分布模式,通过分析共模误差序列和地表负载均值序列周期性特征发现地表负载并不能很大程度上解释共模误差的来源,且滤波后WN+FN和WN+PL的噪声特性比重均有所下降,但是WN+FN噪声仍然占主导地位,即当共模误差存在时,受其影响会掩盖其测站本身的噪声特性。

    2022年01期 v.47;No.283 49-58+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2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顾及高阶电离层延迟的BDS-3/GPS长基线网解精度分析

    李勇熹;程鹏飞;徐彦田;王楚扬;常春涛;刘艳辉;

    为了减弱BDS-3/GPS基准站数据处理中电离层延迟的影响,从而提高基准站坐标解算精度,采用BDS-3/GPS双频载波无电离层线性组合消除电离层延迟一阶项的影响,并引入全球垂直总电子含量VTEC文件削弱电离层延迟高阶项的影响。通过设计对比实验对24个MGEX基准站进行解算,分析了BDS-3和GPS解算过程中电离层延迟高阶项对长基线网解精度的影响。解算结果表明:BDS-3和GPS定位精度基本相当,且在顾及电离层延迟高阶项后,基准站坐标定位在E、N和U方向均有1 mm左右的精度提升,BDS-3坐标E、N和U方向分别提升8.5%、9.1%和6.2%;GPS坐标E方向提升不明显,N和U方向分别提升11.4%和4.3%。

    2022年01期 v.47;No.283 5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固体潮对BDS精密单点定位的影响研究

    李艳红;成芳;沈朋礼;肖厦;

    针对在精密单点定位中固体潮引起的测站位移直接影响精密单点定位精度的问题,该文在全球范围内选取了66个IGS测站,对其2020年第245~274天连续30 d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处理和计算,研究分析了固体潮对BDS-2、BDS-3和BDS-2+3精密单点定位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固体潮对BDS-2、BDS-3和BDS-2+3 IGS测站精密单点定位都有较大影响,加入IERS2003固体潮改正模型后,BDS-2、BDS-3和BDS-2+3精密单点定位中分别有约83%、99%、100%的测站得到改正。其中,固体潮对精密单点定位U方向的改正量最大,3个系统在U方向上的改正量均达到了厘米级,BDS-3和BDS-2+3部分测站U方向的改正量大于10 cm。

    2022年01期 v.47;No.283 66-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8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BDS-3四频参考站间宽巷模糊度解算方法

    张宸浩;潘树国;高旺;何璇;彭佳伟;

    针对中长基线参考站间宽巷模糊度固定较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BDS-3四频信号(B1I/B2a/B3I/B1C)的分步无电离层(SIF)单历元解算方法。利用BDS-3四频超宽巷/宽巷模糊度易于固定的优点,通过无几何无电离层(GIF)法固定两个超宽巷模糊度,将模糊度固定的双差载波观测值与待求的宽巷观测值组成无电离层模型消除电离层延迟的影响。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与宽巷组合(WLC)法相比,SIF法不受电离层延迟误差的影响,且宽巷模糊度解算过程中受观测值噪声的影响远小于GIF法;在104 km基线实验中通过SIF法单历元固定宽巷模糊度的成功率为100%,且偏差基本在±0.2周内。综合来看,SIF法在大气误差较小和较大时均有较好的性能,可应用于中长基线及长基线参考站间的宽巷模糊度快速可靠固定。

    2022年01期 v.47;No.283 7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7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摄影测量学与遥感

  • InSAR结合概率积分法的矿区外围形变监测

    王志红;任金铜;游洪;刘吉波;汪李辉;

    针对单轨InSAR仅能获取LOS向形变和概率积分法预计精度受参数影响较大的问题,探讨了InSAR技术最佳参考DEM的选用方法,根据走向线上点LOS向与真实形变矢量之间的夹角与倾角的函数关系,结合由概率积分法获得的倾角与InSAR获得的LOS向形变量计算得到走向线上点的形变矢量。结果表明:(1)4类DEM基于DInSAR和SBAS InSAR获得的形变场基本一致;(2)在DInSAR和SBAS InSAR形变监测中,采用LiDAR DEM的监测结果精度最佳,ALOS DEM次之;(3)Sentinel-1A和ALOS-1 PALSAR在两个近水平工作面获得的垂直向形变与水准数据差值的标准差分别为0.7、2.1 mm;在主要影响角正切tan β误差较大的情况下,估计值与水准数据依然保持较好吻合性,差值分别小于5、10 mm,有效减小了tan β的影响,验证了Sentinel-1A和ALOS-1 PALSAR在本方法中的适用性。

    2022年01期 v.47;No.283 84-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4K]
    [下载次数:7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 ]
  • Sentinel-1卫星监测黄土坡滑坡体散射体变形

    马思捷;李陶;刘杰;王明洲;单强;汪晶;

    针对如何全面地提取滑坡体的运动趋势,评估当前多重手段对滑坡的整治效果问题,该文以湖北巴东县黄土坡古滑坡为例,采用分年度提取PS点的方法,从哨兵雷达卫星时序数据中提取了黄土坡上残留建筑物、建筑物遗址、变电站等目标构成的强散射体点目标。通过2018年至今的哨兵雷达卫星时序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滑坡前缘的两个子滑坡体的沉降速率从2018年的-15 mm/a,降至2019年之后的约-10 mm/a,表明滑坡体上建筑物拆除形成的重力卸载减缓了滑坡体蠕动趋势。

    2022年01期 v.47;No.283 95-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7K]
    [下载次数:7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表碛型冰川的时序InSAR识别方法与形变监测研究

    黄淞波;常占强;谢酬;田帮森;杨箐;

    为了对表碛覆盖型冰川边界进行识别并掌握其变化,以伦道夫(RGI6.0)冰川编目为基础,基于Sentinel-1数据运用时序InSAR技术对昆仑山东段表碛覆盖型冰川进行了形变监测。根据2014年10月至2020年9月表碛覆盖下冰川的时序形变情况,将InSAR形变与光学影像相结合验证冰川边界。结果表明:对昆仑山东段研究区域内280条冰川边界的研究中,探测到3处表碛覆盖型冰川,对边界进行调整后冰川面积分别增加0.19、0.1、0.18 km~2。根据时序形变,发现冰川表碛形变呈现明显的季节周期性,形变与温度、坡向显著相关。另外,表碛覆盖型冰川的变形幅度在(-5,5)cm范围内,暖季变形幅度最大,且地形对突变幅度造成影响。这表明时序InSAR技术可对表碛覆盖型冰川进行形变监测与识别研究。

    2022年01期 v.47;No.283 102-111+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1K]
    [下载次数:9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GF-2和Sentinel-2全色多光谱影像融合方法比较研究

    杨军;王筱宇;

    针对高分二号(GF-2)卫星全色遥感影像与哨兵二号(Sentinel-2)卫星多光谱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相差较大且传感器不同导致的光谱或空间信息丢失问题,结合快速离散Curvelet变换对HSV融合方法的分量替换过程进行改进,利用GF-2的高空间分辨率和Sentinel-2的多光谱特性分别设计高、低频系数融合规则,并且与4种经典算法的融合结果进行比较研究。通过目视解译对融合影像进行初步定性评价,然后计算熵值、平均梯度、偏差度、影像相关系数评价、均值、空间频率、结构相似性、峰值信噪比、光谱扭曲度等10个评价指标对融合影像进行定量评价。通过与4种经典算法融合对比结果可知,改进的HSV融合方法能够最大程度保留原始全色影像的空间信息与多光谱影像的光谱信息。

    2022年01期 v.47;No.283 112-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2K]
    [下载次数:6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InSAR技术的天水市活动性滑坡灾害识别与分析

    姚佳明;姚鑫;刘星洪;姚闯闯;李凌婧;

    针对天水市大型或严重破坏的黄土滑坡调查与分析较少,潜在活动蠕变型滑坡的空间分布与未来发展趋势不明的问题,该文基于InSAR遥感技术对天水市活动性滑坡进行了解译识别、成因分析与调查核实,利用SBAS-InSAR计算的时序形变信息判断滑坡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区内发现了103处活动性灾害,其中69处为黄土滑坡、34处地面沉降区。结合地质条件和地貌特征分析表明,地质条件、人类活动、河流沟谷以及降雨是诱发滑坡产生的主要因素,而且滑坡的分布与斜坡坡度、坡向以及坡体与水系距离有很强的相关性。实验结果证明,InSAR技术可以有效地识别和监测黄土滑坡,可为区域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2022年01期 v.47;No.283 121-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2K]
    [下载次数:1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夜间灯光视角下的新疆发展均衡性动态研究

    彭博;张倩;刘立程;孙文洁;

    针对传统的统计数据来评估新疆长时间序列发展的均衡性获取成本高、时间分辨率低的问题,该文采用时间序列夜间灯光数据,运用空间基尼系数指标对2000—201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发展均衡性进行了定量评估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近20年来发展呈现稳中有进、波动上升的态势;(2)2000—2018年疆内整体发展差异逐步缩小;(3)2000—2018年各县发展均衡性较差的地区由南疆和北疆北部逐步缩减至西南局部地区。利用长时间序列的夜间灯光数据计算空间基尼系数实现了对新疆发展均衡性的评估。

    2022年01期 v.47;No.283 133-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4K]
    [下载次数:8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神东矿区土壤侵蚀时空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刘英;魏嘉莉;岳辉;王义;

    针对神东矿区土壤侵蚀生态破坏及煤炭开采对矿井采区土壤侵蚀的影响问题,该文基于RUSLE模型,提出一种基于矿区和矿井尺度探究矿区土壤侵蚀演变特征并结合地理探测器进行驱动力分析的研究方法。结果表明:(1)矿区尺度上土壤侵蚀呈加重趋势,1989—2019年土壤侵蚀量增加30.28×10~5 t,空间上以微度和轻度侵蚀散布全区,中度和强度侵蚀次之,极强度和剧烈侵蚀最少;(2)矿井尺度上,补连塔、榆家梁矿井受到采矿的负面影响,大柳塔矿井受到生态措施的正面影响,活鸡兔、石圪台矿井受到的负面影响被正面影响消除;(3)各因子对土壤侵蚀的解释力为:坡度>土地利用类型>降雨量>植被覆盖度,因子交互作用的解释力强于单因子,坡度>35°,降雨为416.10~420.69 mm、植被覆盖度为0.5~0.6及未利用地的区域为土壤侵蚀高风险区。该研究方法可摸清矿区的土壤侵蚀变化规律以及矿井受采矿活动的干扰,为矿区实行生态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2022年01期 v.47;No.283 142-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5K]
    [下载次数:1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1 ]
  • 滑坡提取卷积神经网络层深结构与显著性特征

    李百寿;唐瑞鹏;张琼;谢跃辉;张越;

    为了探究影响深度学习滑坡遥感提取的因素,滑坡提取精度随卷积核最优主分特征、层深结构、特征维数的变化规律,获取滑坡提取最优模型,研究深度学习滑坡提取机制。通过可视化卷积特征图和多维散点图技术揭示滑坡提取的地类混淆情况,进而选择支持向量机对深度学习模型的层深结构和特征图分类结果对比。结果显示,18层的SegNet网络模型在样本数量30 000时,F1分数为最高的75.38%,最佳滑坡特征分类卷积层层深位置较浅,高于其他层深卷积达10%。研究进一步挖掘出滑坡语义显著性特征,验证了深度学习方法的有效性并将拓宽其在遥感滑坡领域的应用范围,为构建滑坡深度卷积网络指数模型提供显著特征与层深结构基础。

    2022年01期 v.47;No.283 154-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6K]
    [下载次数:5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利用高分七号卫星开展1∶10000立体测图精度验证

    赵文普;刘钰;吴晓春;焦朋涛;张雪萍;

    针对当前我国1∶10 000基础地理信息成果急需加快生产速度,以及基于GF-7影像的测图精度能否满足1∶10 000基础地理信息成果要求还需进一步验证的现状,开展基于GF-7影像的1∶10 000立体测图试验以及成果精度验证试验。试验利用外业控制资料,全面验证了利用GF-7影像生产的1∶10 000数字表面模型(DSM)、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正射影像(DOM)产品和数字线划图(DLG)地物点人工立体采集数据的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分析了不同地形区域的精度分布情况。结果表明,GF-7影像数据满足1∶10 000测图精度要求,可以作为今后1∶10 000基础地理信息成果生产和更新的数据源。

    2022年01期 v.47;No.283 165-171+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7K]
    [下载次数:6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

  • 地缘环境可视化方法综述

    赵文双;江南;谢雨芮;郭玮;

    针对已有地缘环境研究中可视化方法多样、表达效果参差不齐的现状,对地缘环境可视化方法展开系统梳理、综合分析。采用归纳、比较等方法,将现有研究中的地缘体、地缘关系和地缘结构可视化方法进行了分类对比。各类可视化方法在不同的地缘环境研究场景中具有不同的特点、适用性和表达效果。根据对现状的研究及技术发展趋势,认为未来需要关注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地缘环境可视化内容的多元融合、地缘环境可视化方法的综合优化和可视分析功能的拓展等方面,以有效表达地缘环境的空间特征和时空规律。

    2022年01期 v.47;No.283 172-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下载次数:5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面向地图综合的道路网相似度计算模型

    褚天舒;闫浩文;禄小敏;

    针对地图制图综合过程中道路网相似度的定量计算问题,提出了一种顾及道路网综合过程的相似度计算模型。方法基于空间相似关系理论较好地顾及了地图综合中空间关系的相似性;利用语义权重计算总体相似度更加符合地图综合的规则。最终经由430个样本的心理认知实验结果与专业人员的心理认知结果基本一致。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基本符合人类直观感受,且模型自动化程度较高。研究结果可适用于规模要素群的综合过程。

    2022年01期 v.47;No.283 181-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5K]
    [下载次数:4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 ]
  • 多摄像机协同的室内实时地图构建方法

    张兴国;周英迪;罗霄月;石新雨;吴超红;

    针对多摄像机时空信息提取精度低、融合效果差、与GIS集成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摄像机构建室内实时地图的新方法。以高精度室内地图为基础,结合室内地理场景中的先验知识,计算各摄像机与室内地理空间的高精度单应矩阵;通过深度学习的方法,分别构建了人员头部前视和后视目标检测模型,实现了人员头部的高精度检测,并映射至地理空间;对映射后重叠区域中的目标,根据其地理方位、空间关系进行优选,实现了重叠区唯一目标的选择,最终和非重叠区目标共同构建出室内实时地图。基于办公室、教室多摄像机视频与GIS协同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不仅实现了多摄像机下人员头部信息的高精度检测及地理映射,还能够准确地对重叠区域下的目标进行优选,研究结果可应用于办公场所人员监管、商业网点客流分析、交通客流统计等领域。

    2022年01期 v.47;No.283 188-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5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开放街道地图”建筑物目标直角修正方法

    赵彬彬;张宏奎;王倩;唐忠立;汤鑫;

    针对"开放街道地图"平台建筑物目标轮廓存在的"伪直角"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墙体方向的建筑物目标直角修正新方法。分析了其建筑物目标的几何特征及表达,在保持建筑物目标主体方位的基础上,较好地解决了现有方法对不规则建筑物目标修正结果不稳定的问题。对比实验表明,该方法受建筑物目标形状影响小,在建筑物目标位置精度保持和几何形状保持等方面表现更优,极大地改善了"开放街道地图"建筑物目标几何精确性,进而有效提高了其数据质量。

    2022年01期 v.47;No.283 196-203+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8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地面沉降时空形变场的构建方法研究

    许文洁;霍亮;沈涛;陈壮;赵博林;

    由于离散分布的精密水准测量数据只能对点状沉降信息进行监测分析,描述特定时间点的静态空间趋势,无法表达区域性地面沉降整体时空变化。该文提出一种地面沉降时空形变场的构建方法,在多项式拟合法构建形变场的基础上考虑时间项,通过探索地面沉降量与坐标、时间的关系,对区域地面形变的整体效果进行拟合,构建地面沉降时空形变场。该方法顾及了整个区域的时空特点,较好的解决了单个测点的时序沉降分析在整体性上的不足,实现了对区域性地面沉降时空形变的拟合。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所提方法具有良好的拟合效果,能够较好地反映区域性沉降的整体时空变化趋势,对地面沉降预防及城市规划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022年01期 v.47;No.283 204-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9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轨迹数据的道路交叉口及其结构提取方法

    王飞;郭庆胜;徐杏琳;

    针对轨迹大数据自动提取城市道路,特别是交叉口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出租车轨迹数据的道路交叉口识别及其结构提取方法:识别轨迹中的转弯片段及其中心点;利用中心点周围轨迹的面积自适应确定聚类半径,并借助自适应聚类半径的DBSCAN方法识别可能的交叉口;对交叉口的轨迹数据进行清洗,用公共子轨迹相似性和角度相似性对转弯片段聚类;利用聚类簇删除非交叉口并提取道路交叉口中心线,获得详细的道路交叉口结构。以北京市出租车轨迹数据为实验数据,不仅识别出了相距较近的道路交叉口,也识别出了复杂的道路交叉口,并且得到了道路交叉口的详细结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是可行的。

    2022年01期 v.47;No.283 212-218+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3K]
    [下载次数:4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 ]
  • 空间形态与人口集聚的城市发展水平研究

    王涛涛;任俊姣;杨德宏;肖琨;孙立;

    针对城市化已有评价模型从人口、土地、经济等角度对大尺度的城市整体进行分析,但对于城市内部精细尺度的城市发展水平评价不多的问题。该文将人口作为城市化的内在驱动,空间形态作为城市化的外在表现,基于两者的耦合关系,以地理格网为基本空间单元度量城市发展水平,并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空间形态与人口集聚发展水平在城市内部发展均不平衡,两者的发展基本趋于"同步"状态(R~2为0.591);(2)武汉市主城区空间形态与人口集聚两者呈现"单核心-多次中心"的等级空间结构;(3)城市发展水平表现为多种空间耦合模式:"多中心"模式、"镶嵌"模式、"圈层效应";(4)使用ROC曲线对模型进行验证,空间形态评价模型、人口集聚评价模型、空间形态-人口集聚耦合度模型预测率曲线的AUC分别为0.975、0.964和0.989,表明空间形态-人口集聚耦合度模型整体要优于单一评价模型。

    2022年01期 v.47;No.283 219-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1K]
    [下载次数:9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传播力约束下的微地图用户关联规则挖掘算法

    张剑;闫浩文;王卓;白娅兰;

    针对微地图在自媒体时代的传播特性,以传播力指数作为关联规则挖掘的衡量标准,设计出了一种符合微地图用户行为的关联规则挖掘算法。首先,分析微地图传播力的影响因子,构建微地图传播力评估体系,并利用加权平均的方法对微地图传播力指数进行量化。然后,结合经典的关联规则FP-growth算法,提出了一种传播力约束下的行为关联规则算法。其中,将用户信息和传播力指数进行排序、映射后,构建"传播力指数模式树",在保留数据中关联信息的同时可直接进行关联规则挖掘。最后,将"传播力指数"与"支持度-置信度"相结合,设置阈值最小传播力指数,挖掘传播力强的用户行为关联组合。实验表明,该算法可以筛选出更能表现大众传媒习惯的关联规则,对强传播力组合的用户行为习惯有较好的挖掘效果。这使得微地图用户的行为更加清楚,微地图的推荐系统更加合理,为大众传媒下的关联规则算法提供了一种思路。

    2022年01期 v.47;No.283 227-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4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居民区“15分钟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

    陈鲁凤;李成名;戴昭鑫;张红日;

    针对如何衡量居民小区"15分钟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的问题。该文采用基于GIS的网络分析法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结合POI数据,分析了东营区"15分钟生活圈"可达范围内的公共服务设施的达标情况和空间相关性,并得出结论:(1)东营区的居民小区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空间分布整体都呈现"东-西双核心向边缘递减"的特点;(2)东营区"15分钟生活圈"可达范围内的不同公共服务设施覆盖率差异明显,覆盖率最好的是公交站点,最差的是小学;(3)东营区居民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达标率较好,达标率在70%以上的居民小区占到近80%;(4)东营区有超过10%的居民小区处于低低聚集区,应优先提升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2022年01期 v.47;No.283 236-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8K]
    [下载次数:27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